“近年來,中國寶武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打造了一大批創新應用,積極踐行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并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拓展創新實踐,共建產業生態圈,推動鋼鐵產業向高科技、數字化轉型,助力制造強國建設。”在3月21日舉行的2023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年會暨第二屆鋼鐵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交流會上,中國寶武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高建兵在致辭中談到了數字化轉型對鋼鐵行業的意義。
與會專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鋼鐵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有助于產品質量的改善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已逐漸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大會現場,包括寶鋼、鞍鋼、首鋼等鋼企分享了各自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探索和成果。
行業平臺助力轉型
“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成立近2年來,已發展成為一個鏈接鋼鐵企業、智能制造供應商、大學研究機構、中國智能制造信息標準化機構等協同創新的專業平臺,未來將在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生態體系等方面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大會現場表示。
據介紹,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先后征集了330余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方案,遴選出128項優秀案例。截至今年2月底,已發布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團體標準計劃109項。其中,已完成發布團體標準48項,立項行業標準8項;先后組織十余場供需雙方技術交流會。
記者在現場獲悉,2023年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將組建評估咨詢組、標準化推進組、智能制造組等專項工作組,推進行業安全有序發展。
“聚焦智能裝備、能源低碳、安全生產等領域推廣應用,形成技術能力清單。”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將打造行業資源池,遴選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樹立標桿項目。
多維驅動數據賦能
“產品質量不穩、勞動效率不高、產能效率不優,這些來自鋼鐵行業的共性問題,成為鋼企亟需數字化轉型的原因之一。”在寶信軟件技術總監叢力群看來,問題驅動是數據賦能鋼鐵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在鋼鐵行業面臨的諸多共性問題中,數據賦能不足是叢力群重點提到的一個方面。“鋼鐵行業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已取得長足進步,但當物理定律達到極限時,更希望通過數據路徑來彌補對物理世界的認識。”叢力群說。
“目前來看,鋼鐵行業企業普遍尚未構建工業大數據平臺,工藝、設備等大數據采集不全。”叢力群告訴記者,即便是已采集的大量現場數據,也存在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情況,且缺乏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應用,這就需要真正觸達鋼企頂層運轉邏輯的數字化建設以解決以上問題。
從需求驅動層面而言,眾多鋼企在業務數字化向數據業務化演變的過程中,需求也在不斷變化。
“對絕大多數鋼企來講,基本已實現了對鋼廠的管控,即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手段與業務的融合,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叢力群說,在此基礎上,一個會分析的鋼廠開始成為鋼企新的需求,通過在流程中提取關鍵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及時找到生產環節中的各類問題和原因。
叢力群認為,未來在制造過程中植入信息能力,可逐步實現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并借此重塑傳統制造業模式。“真正成為一個會思考的鋼廠是值得期待的方向,不過現階段實現這一跨越并非易事,需要行業企業在探索中總結經驗。”
紛紛探索應用落地
近年來,各大鋼企紛紛確立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并在實際成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通過多年的探索耕耘,寶鋼股份智慧制造完成了由導入階段向系統化推進階段的轉變。在國家級試點示范、作業無人化等方面形成了良好態勢。”寶鋼股份寶山基地副總經理陶樹貴告訴記者,基于統一平臺,寶鋼股份目前已基本完成營銷、采購、研發等核心業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我們為此投入的金額累計超過54億元,智能制造水平在國內鋼鐵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以硅鋼事業部第四智慧工廠為例,通過智慧工廠建設,實現管理極度扁平化、高效化。”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建設工序銜接自動化、取消以作業點設置班組等。
“崗位設置方面,第四智慧工廠由區域原19個崗位合并為1個崗位;組織設置方面,由原跨兩個分廠的7個作業區、20個班組整合成1個智慧工廠5個班組。”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在服務對象、需求動因、應用場景等5個層面進行深刻理解。“首先要明確業務需求,根據實際和階段性目標從某一環節重點突破,打通價值鏈。期間,要不斷保證技術研發投入,不斷試錯,不斷修正。”
“貫徹‘集中一貫’的管理理念,鞍鋼目前在生產數字化層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質量管理方面的變化為例,通過構建數據資源體系,為管理層提供精細分析和業務支撐,例如流程上的抽樣轉變成如今的全檢,事后管理轉變成事前管理等。
連鑄機拉速刷新紀錄的首鋼京唐MCCR產線是鋼企智能工廠建設獲得成果的又一案例。據悉,3月15日,該產線連鑄機拉速提升探索性試驗取得新進展,低碳鋼生產拉速達到了6米/分鐘,打破之前最高5.8米/分鐘紀錄。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生產力的提升,將使傳統行業邊界被打破。”那些能夠較早整合相關資源,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將能夠在產業的再調整中迅速占據先機。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