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充分展現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給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社會運轉方式帶來了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與下游行業共同推進低碳綠色轉型成為產業鏈發展的一致方向。
與此同時,下游行業也在用鋼需求上對鋼鐵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高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挖掘上下游降碳潛力成為產業鏈的共識。7月26日,《中國冶金報》記者特別采訪了家電、船舶、汽車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探討“雙碳”目標下,下游行業對鋼鐵產品提出的新要求及產業鏈對攜手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
綠色家電用鋼需求將明顯增長
“在‘雙碳’目標下,家電產品的整體能效水平將進一步提升,變頻技術與高能效的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家電行業對高牌號電工鋼的需求,尤其是綠色家電用鋼需求將明顯增長。”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信息部主任駱媛媛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
今年初以來家電行業整體復蘇
據駱媛媛介紹,今年上半年,在我國家電行業全產業鏈優勢明顯、全球范圍內居家辦公需求激增、國內生產替代效應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我國家電企業出口訂單較為飽滿。內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穩步恢復,居民消費意愿有所增強,再加上2020年上半年基數較低,家電產品消費增速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但仍未回到2019年的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6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與2019年相比增長3.58%;實現利潤3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與2019年相比下降5.7%。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家電行業利潤率由2020年上半年的7.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9%。出口方面,我國家電行業出口維持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高速增長趨勢,前5個月累計出口額達到424.3億美元,同比增長49.9%,規模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駱媛媛表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家電行業整體呈現復蘇態勢。
消費升級帶來用鋼結構變化
“十四五”時期,我國家電行業消費趨勢將迎來變化。據駱媛媛介紹,目前,我國家電市場已經從大規模普及的增量市場轉向以更新需求為主的存量市場,同時面臨著傳統家電產品消費量增長緩慢的壓力。
“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愈發強烈,高品質、健康化、智能化、綠色化家電產品迎來消費升級,助推家電產品結構升級。”駱媛媛說,“在此背景下,家電行業的產業升級、節能環保、企業降本、節材設計及關鍵零配件技術升級等要求,將使家電用鋼需求呈現多樣化,高端家電用新型鋼材消費需求將明顯增多。”
“例如,家電板有著極高的表面質量,對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等的要求均較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空氣凈化器、除螨機、凈水器為代表的‘健康家電’深受消費者青睞。”駱媛媛舉例說:“這類產品不僅要求所用鋼材具有高強度、防腐蝕性能,還要有抗菌作用,預計高性能、輕量化、美觀、環保、健康等均是未來家電用鋼必須具備的特點。”
面對“雙碳”目標,我國家電行業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效率、質量和品牌升級,全面提升家電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在此過程中,作為家電行業重要原材料的鋼鐵產品也將做出積極貢獻。
鋼鐵、家電行業應攜手實現綠色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家電行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為全球減排溫室氣體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駱媛媛介紹,近年來,我國主要家電產品能效標準節能要求不斷提高,節能家電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家電整機及零部件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的節能、節水工作取得明顯進步;制冷行業制冷劑、發泡劑的環保替代工作進展順利;家電行業在有害物質控制與替代、資源效率提升、綠色設計等領域與國際保持同步;家電企業積極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在產品輕量化設計、高容積比指標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駱媛媛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家電行業將繼續推動產業鏈綠色發展,確保家電行業節能環保水平再上新臺階。”目前,我國家電行業已經發布“十四五”規劃,將從家電企業、政府部門、上下游行業等多個維度協同推進產業鏈綠色發展。
對家電企業來說,要加快制訂碳達峰行動計劃,生產綠色產品,實現綠色制造;積極生產節能、節水、環保、低噪聲、高品質的綠色產品;開展產品綠色設計,鼓勵模塊化設計和節材設計;做好綠色供應鏈管理,采用綠色原材料和零部件;開展綠色材料應用研發,推廣綠色包裝材料;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建設綠色工廠等。
對政府部門來說,要加大對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的激勵和推廣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企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積極宣傳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推動超期服役家電及時淘汰換新。
圍繞鋼鐵行業與家電行業協同發展的目標,駱媛媛提出,兩大行業要找準產業鏈短板,在關鍵零部件、新型材料等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及產學研協同創新,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綠色船型用鋼需求迫切
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IMO)壓載水、硫排放等相關公約相繼生效。在溫室氣體減排戰略框架下,現有船舶能效指數(EEXI)和年度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均明確提出了生效時間,對我國船舶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譚乃芬向《中國冶金報》記者坦言:“我國船舶工業對綠色船型用鋼需求的迫切,與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及國際海事組織在環保方面逐漸加快立法等不無關系。實現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船舶工業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社會責任和政治任務,也是構建船舶工業未來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
雙燃料動力船對船舶用鋼提出新要求
譚乃芬表示,除了傳統鋼材外,希望鋼鐵行業未來能更多的關注綠色船型用鋼,如大型集裝箱船用高強止裂鋼板、液化天然氣(LNG)船用殷瓦鋼、液化天然氣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用超高強海工鋼、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海洋平臺裝備用特厚齒條鋼、大線能量焊接用高強鋼板等。
“更重要的是,希望鋼鐵行業在產品研發生產上緊跟船舶工業雙燃料動力船的發展步伐。”她進一步表示:“目前,運輸液態氨氣和氫氣的仍以LPG(液化石油氣)罐為主,所用鋼材主要為P690合金鋼。未來,隨著氨氣和氫氣更多的作為動力燃料,儲存方式和材料將發生較大變化。”
據了解,雙燃料船舶目前主要以LNG動力為主,采用的是C型LNG罐,所用鋼材大部分為9Ni鋼。據譚乃芬介紹,目前,其他國家船廠已經通過與鋼企聯合研發,研制出了一種用奧氏體高錳鋼材料制作的B型LNG罐,并且已經投入到實船應用。該國船廠通過此項技術承接到的18000TEU集裝箱船比C型罐船每船可節省200萬美元~300萬美元的成本。我國鋼企在這一領域目前已經做了一定研發工作,但尚未投入到實船應用。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船舶企業在21萬載重噸LNG動力散貨船、雙燃料不銹鋼化學品船、70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15萬載重噸蘇伊士型氨燃料預留油船、甲醇動力雙燃料MR型(中程運輸)油船等綠色燃料船舶及15000TEU和2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上獲得了批量訂單。
譚乃芬表示,未來,我國船舶工業將開展綠色船舶產品和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發應用,將重點關注氨動力、LNG動力、甲醇動力等方面的船舶設計,以及大型氨運輸船、氫運輸船、二氧化碳運輸船等新型船舶的研發。
“今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增加19%(如圖);在全球新造船訂單中,雙燃料或清潔燃料船舶占比已經達到30%左右,綠色船舶時代已然來臨。”譚乃芬認為。
鋼鐵、船舶行業應共同推進船用新材料應用
譚乃芬表示:“鋼材作為船舶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價格和質量已經成為保障船舶工業供應鏈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已經能夠滿足我國船舶工業95%以上的種類和產量需求,但在產品質量的提升、配送方式的完備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譚乃芬認為:“船舶工業和鋼鐵工業的合作由來已久,特別是在2002年以來的船市高峰期,正是得益于我國鋼鐵企業的大力支持,我國船用鋼板才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鋼鐵企業通過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用鋼領域不斷探索,實現了殷瓦鋼、雙相不銹鋼、低溫鋼、止裂鋼等產品的產業化發展,為我國造船企業搶占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做出了巨大貢獻,幫助我國船舶工業超過了主要國際競爭對手,一躍成為造船大國。
“船舶工業愿與鋼鐵行業在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深入交流和合作。”譚乃芬表示。
一是在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共同搭建的交流平臺和溝通機制上,持續提升船板質量,共同加快推進耐蝕鋼、殷瓦鋼、奧氏體高錳鋼等船用新材料在船舶工業的應用與推廣。
二是加快推進船用鋼材國產化進程,促進船舶、鋼鐵兩大行業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推動建立主要船廠與鋼廠造船板價格協調監管機制和長期供貨協議,避免價格短期過快變動給兩大行業造成嚴重沖擊。
新能源汽車需要輕量化鋼材
“汽車行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在‘十三五’期間迎來了平臺調整期。‘十四五’期間,隨著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化,汽車行業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
我國汽車市場穩坐全球第一
據該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市場穩坐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的位置。2016年~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始終領跑全球。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汽車行業壓力愈加凸顯。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在國家和地方政策大力的支持、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汽車行業表現好于預期。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汽車出口形勢逐月恢復(如圖)。
該負責人表示:“基于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和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綜合判斷,未來幾年我國汽車行業將持續發展,市場穩定增長依然是長期不變的趨勢,產銷規模仍將保持高位。”
鋼鐵材料支撐汽車輕量化發展
據了解,在汽車制造的原材料中,鋼鐵材料占材料總用量的60%~70%。汽車用鋼主要包括汽車大梁鋼、車輪鋼、汽車內襯板、汽車面板、傳動部分用齒輪鋼等。目前,全球汽車制造業每年累積消耗超過1億噸鋼材,加上生產汽車部件所用的鋼材,全球每年僅汽車行業的鋼材用量就超過了1.5億噸,這無疑拉動了汽車用鋼市場的快速發展。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風起云涌,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和數字化加速產業各領域和各環節的深度變革和創新發展。汽車產業既是這場變革的重要領域,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
“在此過程中,相關行業支撐了汽車產業升級發展。尤其是新型鋼鐵材料進一步促進了汽車輕量化發展,助力汽車行業實現節能減排。”該負責人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對輕量化鋼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汽車用鋼結構來看,相較于普通鋼材,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的使用高強鋼、超高強鋼等,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汽車輕量化水平、汽車性能及續航能力。據統計,汽車自重每減少10%,油耗就降低6%~8%,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減少13%。對新能源汽車來說,輕量化鋼材無疑可以降低其能耗、增加續航里程。
此外,相較于傳統汽車,純電動車增加了無取向硅鋼的用量,但由于其取消了發動機、變速箱及其他相關部件,這些部位的鋼材(包括調質鋼、非調質鋼、耐熱鋼、冷鐓鋼等)消耗將明顯減少。
該負責人表示,汽車輕量化主要有提高鋼材強度、改變鋼材成形方式、使用可替代材料等方向。從具體操作上來看,在使用鋼材的前提下,一是采用薄規格超高強度汽車板及零部件。二是采用先進成形方式減輕零部件重量。三是使用微合金非調質鋼。這類鋼材屬于環境友好型產品,廣泛應用于零部件,可用于制作不同級別的高強度螺栓。四是用鋁材代替高強鋼,可減輕單輛汽車重量約200公斤。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在汽車輕量化發展上取得一定成績,尤其是鋁合金在汽車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鋁合金車廂具有輕量、節能、防腐、密封、使用壽命長、可循環回收等多種優勢。
汽車行業實現降碳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面對“雙碳”目標存在諸多挑戰。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機動車的油耗和污染排放對我國能源消耗和大氣質量,特別是對城市大氣質量影響較大。汽車產業碳排放涉及制造業、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業及工業生產過程等多領域。
該負責人建議,汽車產業必須盡快開展碳中和研究,充分考慮原材料獲取及汽車生產、使用、廢棄、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管理。這對汽車產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行業企業應在生產制造、回收拆解、產品節能等環節不斷突破,行業主管部門也要充分協調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實際和技術進步,有效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產業實現低碳綠色發展。同時,要積極探索建立汽車行業碳減排制度體系,研究制訂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碳排放總量指標體系;結合碳市場及碳稅管理特點,加快研究制訂符合我國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
“雙碳”目標下,汽車產業對鋼鐵工業有了更高的期望。正如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所說:“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密切相關,沒有鋼鐵,就沒有汽車。正因為有了鋼鐵,才使汽車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未來,汽車、鋼鐵工業將攜手實現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