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月美國通脹核心數據出爐,令市場關心的是,在外圍宏觀影響下,全球大宗商品將怎么走?
“通常來講,貨幣政策加速收緊利多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利空貴金屬;美聯儲貨幣政策加速收緊之際,風險類大宗商品和避險類貴金屬均表現弱勢。但當美聯儲貨幣政策被市場所計價之際,貴金屬會率先表現出貨幣政策收緊利空出盡影響。”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史家亮表示,美聯儲貨幣政策一旦出現轉向,對于大宗商品而言形成利空出盡影響。貨幣政策加速收緊雖然會從需求端抑制通脹,但是對經濟亦會產生直接影響。“經濟衰退或難以避免,經濟衰退預期下,風險類大宗商品仍會表現弱勢。”
事實上,大宗商品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特征,走勢往往跟經濟周期高度一致,在經濟下行階段表現較差,而在經濟上行階段表現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一旦開啟放緩加息或不加息,對于大宗商品而言會形成短期的利好影響,但加息放緩不意味著加息停止,對經濟的負面沖擊依然存在。
“2023年全球尤其是海外經濟下行甚至陷入衰退的風險依舊較大,商品需求將持續面臨下行壓力。不過,隨著國內防疫政策進一步優化、穩增長政策加碼,國內經濟復蘇的確定性較強,或能一定程度上抵消海外經濟下行的壓力。”國貿期貨宏觀分析師鄭建鑫表示,從供給端來看,近幾年在高利潤的驅動下,上游采礦行業的資本開支增長較快,產能將在未來兩年逐步得到釋放,大宗商品供給端面臨的約束將逐步減弱。
在他看來,大宗商品中長期的走勢依舊較為謹慎。當然,不同品種之間的走勢將繼續分化,其中主要靠內需驅動的商品表現或強于靠外需驅動的商品。
對此,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也認為,未來商品仍然將呈現分化的態勢。“由于美歐的持續加息,未來出現衰退以及需求回落難以避免,全球定價的商品將可能出現衰退交易。”景川表示,以原油為代表的商品將承壓下行。同時,由于中國進入階段性復蘇階段,以黑色系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定價的商品將出現一定的回升。
“近期大宗商品基差回落,顯然是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結果,也帶動了商品的回升,但強預期弱現實的格局是否會發生改變,則需要繼續觀察中國經濟數據的變化。”景川表示,如果美聯儲加息顯著放緩或者不加息,則市場短期內將出現回升。不過,由于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50個基點,一旦預期兌現,市場的動力將減弱。
在景川看來,當前全球經濟仍然呈現錯配狀態,大宗商品價格的驅動力不足,未來分化的格局難以改變。與此同時,由于美聯儲加息后,其縮表已經在持續當中,未來一年中出現局部金融危機甚至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仍然存在。“如果系統性風險出現,那將難以避免對國內市場帶來沖擊,市場要做好風險處置預案,防患于未然。”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