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季度以來,國內礦市場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主要由于各個地區鐵礦石品質,天氣情況,以及當地的需求不同,造成各個地區價格以及漲跌幅度不同,總的來說,趨勢大體相同。
由數據可知,進入三季度以來,國內礦價格呈現先跌后漲的趨勢;走勢較21年相反,卻與20年有些相似,那么行情走向又會怎么樣呢?
回顧7月份,市場呈現一種供應偏弱的局面;各個地區以河北唐山,遼西朝陽,北票為首,鋼廠高爐大面積檢修,對鐵礦的需求偏弱,價格持續走低,當地選廠虧損嚴重,選廠開工率不足50%;開工企業交易情緒也不高,有持貨待漲的意愿;當地貿易商詢盤頻率低,市場情緒一般;7月中旬后期,市場情緒逐漸回暖,唐山地區選廠大都已正常開工,市場供應略有好轉;遼西地區由于價格處于偏低位,前期虧損較為嚴重,當地開工依舊不高。
需求端方面
鐵礦緊跟鋼材的動向,鋼廠停產檢修陸續開始。5月中下旬開始,山西、東北、云南部分鋼廠由于成材庫存累積,主動開始減產,分布在各個地區。而7月上旬,鋼廠呈現大面積檢修,噸鋼虧損300-600元不等,涉及山西、山東、河北、江蘇、河南,變成由點及面的狀態。鐵礦需求驟減。截至到7月21日,SMM跟蹤統計約有93座大大小小的高爐停產檢修,日度鐵水減量高達34萬噸。至7開始月中下旬高爐檢修逐漸減少,不少鋼廠開始陸續開工復產,對鐵礦需求逐漸增加,據SMM調研,七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日均鐵水量增長3.53萬噸。
可以看出,今年的國內礦價格主要受到需求主導。6,7月份市場呈現一種供需雙弱的局面,價格呈下跌走勢;7月下旬至今,鋼廠需求逐漸開始增加,價格開始出現逐漸回暖。
三季度行情,主要是看鋼廠需求端的表現如何了。而三季度基建的趕工,地產的提振很可能帶來需求反彈。基建方面,全年的增長預計6-7%。在上半年專項債的發行、二季度以后防疫壓力的減輕,終端采購需求開始體現,貿易商投機需求,終于也有起色。地產方面隨著一些政策利好逐漸落地,短期內也帶動一些市場情緒。基建房產利好帶動成材需求的增加,從而帶動對鐵礦的需求。
綜上,三季度行情走勢不必過于擔憂,隨著鋼廠逐漸復產,生鐵產量逐漸增加,對鐵礦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加,價格也會隨之上漲。據SMM預測,三季度國內礦價格高點可能會出現在9月份。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