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7〕30號)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2022年山東省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魯工信產〔2022〕124號)文件要求,扎實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落地落實,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工信部聯產業〔2017〕30號要求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延伸至造紙、巖棉等行業,按照山東省“三個堅決”行動方案工作部署,進一步完善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體系,實施強制性標準和嚴格開展常態化執法,加快推動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
二、主要任務和責任分工
(一)能耗方面(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
1.加強節能監督管理。聚焦重點行業,聯合開展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節能監察,完成國家下達的工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健全節能監察體系,落實節能法律法規和強制性節能標準,實現高耗能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用能設備企業節能監察全覆蓋。積極開展節能診斷,推進行業領跑者示范引領。
2.依法處置能耗不達標的企業。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對達不到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要求的產能,在6個月內整改;確需延長整改期限的,可提出不超過3個月的延期申請;逾期未整改或經整改仍未達標的,要依法關停退出。
(二)環保方面(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1.突出重點工作。縱深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突出減污降碳協同、多目標協同,突出引導、優化、倒逼作用,深入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落實省出臺的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嚴格執行“五個減量替代”,做實“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2.加強智慧環保監管。健全完善環境質量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監控體系,持續強化對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的巡查,確保污染源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準確性。強化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嚴厲打擊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
3.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和專項執法,督促各地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對超過大氣和水等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污、違反固體廢物管理法律法規,以及超過重點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排污的企業,責令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根據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對企業環境信用進行評價,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對黃色和黑色標識企業實施部門聯合懲戒。
(三)質量方面
1.嚴格生產許可證管理。按照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實施細則要求對重點行業領域產品實施生產許可,嚴格執行產業政策要求,對不符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實施細則及產業政策要求的企業,一律不予許可。(市行政審批局負責)
2.依法處理質量違法行為。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等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法,對相關產品質量達不到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依法查處并責令停產整改;在6個月內未整改或經整改仍未達標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依法關停退出。(市場監管部門負責)
(四)安全方面(應急管理部門等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責)
1.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嚴格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條硬措施,對照省委、省政府“八抓20項”安全生產創新舉措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突出“查大風險、除大隱患、防大事故”,全面排查整治容易導致群死群傷的重大風險隱患,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
2.依法處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嚴格執行移送標準和程序,對安全生產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嚴肅追究對事故發生負有重大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依法實施相應的行業禁入。
(五)技術方面
1.堅決執行有關產業政策和行業規范。嚴格落實“四個區分”,盯緊嚴控16個“兩高”行業,摸清產能底數、強化監管,堅決遏制“兩高”項目違規新增產能。對電解鋁、水泥、輪胎、化肥、氯堿等重點行業所有生產、臨時停產、在建、擬建的企業再次開展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排查,確保零報告。水泥行業: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25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須確定產能置換方案并按照省規定時間完成產能轉移。到2022年底,直徑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產能整合退出。輪胎行業:年產能120萬條以下的全鋼子午胎(工程輪胎、航空輪胎、寬斷面無內胎除外)、500萬條以下的半鋼子午胎(缺氣保用輪胎、賽車胎高端產品、超低斷面輪胎除外)企業全部整合退出。(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入,深入實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積極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加快構建低碳工業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依法關停落后工藝裝備。按照《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等有關產業政策規定,淘汰相關工藝技術裝備,拆除相應主體設備。具備拆除條件的應立即拆除;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應立即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主體設備(生產線),企業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再恢復生產,同時在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市級主管部門網站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并限時拆除,確保不再投入生產。(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山東省節約用水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國家和省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目錄,加大工業領域的排查力度,對發現使用目錄中工藝、設備或生產目錄中產品的,責令限期改正或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或逾期未改正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持續深化“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制定更加精準的差別化政策,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統籌用好資金扶持、技術扶持、差別電價、綠色金融、土地政策、職工安置政策,引導企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財政金融政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使用,加大減稅降費和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回應企業各類訴求,為企業紓難解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屬于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嚴格控制新增授信和債券發行,以市場化方式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綠色信貸,指導銀行機構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完善差別化信貸政策、創新產品和服務,積極發揮信貸杠桿作用。(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聊城銀保監分局負責)
(三)強化政策約束和信用懲戒。對未按期關停退出低效落后產能的企業,由相關部門將信息上報至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在“信用中國(聊城)”網上等平臺公布,在土地供應、資金支持、稅收管理、生產許可、安全許可、債券發行、融資授信、政府采購、公共工程建設項目投標等方面,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和信用約束。(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牽頭)
(四)加強宣傳引導。與主流媒體密切溝通協作,創新宣傳方式,深入報道各市政策舉措、典型經驗,推廣示范引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有關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政策宣貫,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切實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規范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工作進度
(一)工作部署(2022年上半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以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煤炭、造紙、巖棉等行業為重點,研究制定本地工作計劃,明確年度重點任務、時間節點、工作措施和責任部門。
(二)推進實施(2022年全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組織本縣有關部門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匯總工作情況;對重點行業開展聯合執法,綜合運用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體系,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
(三)督查匯總(2022年7月、12月)。市直聯席會議有關部門組建工作組,對全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和市直有關單位將2022年度重點行業依法關閉退出的企業、設備和產能情況,以及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總結,分別于7月15日前、12月底前函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計入當年落后產能退出情況。
(四)總結上報(2023年1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全市依法關閉退出的企業、設備和產能情況面向社會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匯總工作情況報省有關部門。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