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信泰富特鋼“燈塔工廠”沙盤模型“代表出征”,成功吸引了眾多訪客的目光。
7月5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節目,聚焦中信泰富特鋼“燈塔工廠”,開啟了一場揭秘特鋼“智”造的探訪之旅。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信集團主展區,記者手里拿的這根小鋼絲,看起來很普通,卻被用在剛剛通車的深中通道大橋上。
大橋主纜就是由五萬多根這樣的小鋼絲組成,它的強度非常高,一根鋼絲就可以吊起3輛小汽車。
走進特鋼線材廠房,在這條400多米長的產線上,只要4名操作人員就可以完成十幾道工序,但是在以前卻需要60多人。
興澄特鋼線材廠廠長姚鐵華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水冷系統,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在連續生產過程中自動調節水溫和流速,能讓接近兩千米的鋼材溫度均勻一致。讓生產出的纜索鋼穩定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產線上遍布像這樣的精準冷卻、智能燃燒、高效成型等200多種智能應用,還有檢測機器人、5G無人車等100多臺套智能裝備。而這么井然有序、高效生產,靠的是工廠的“智慧大腦”來調度。
走進數智中心,記者看到,四周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整個工廠的運行數據,從原材料下船運輸,到高爐冶煉,再到軋制成品,實時分析、指揮生產,協調效率提升了90%。
興澄特鋼副總經理王永建介紹,以前都是憑借人工經驗和人工操作,“千人千鋼”,品質不一?,F在我們借助質量大數據平臺,實時對鋼的成分及工作條件進行管控,通過一鍵配料,精準執行加料,實現了“千人一鋼”,產品合格率提升了23.3%。
在這座“燈塔工廠”里,智能化技術已經貫穿生產全流程。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升級,實現了定制訂單增加35%,產品研發周期提速56%。這里已經生產出數千個品種與規格的特種鋼,年產量近700萬噸,供給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